一个蛋壳上雕了600个孔!这个54岁的雕刻玩家说:“要玩就玩到极致”
来源:周到上海     时间:2023-07-04 13:18:02
玩蛋雕就像踏上一条不归路:蛋壳的脆弱度决定了,一刀一钻下去之后便不可扭转,难以修补。这有时候会让周滨想到人生中的很多时刻,一旦作出了某个决定,跨出那一步,就无法回头,无可挽回。

近日,54岁的建筑工程管理类高级工程师周滨在嘉定区工人文化宫展出了自己30多年来累积的心血之作。这场以“匠心筑梦—毫厘之间有乾坤”为主题的职工文化作品展,共展出作品165件。除了40件蛋雕,还有葫芦雕35件,摄影作品60余幅,竹雕、扇面、烟斗等数件,所有作品都是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完成。

他说,身处一个浮躁的时代,自己更要玩那种必须以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代价,慢慢琢磨、精雕细刻出来的东西,并把它们玩到极致。


【资料图】

在向我们介绍自己日常的劳作时,周滨习惯单用一个“玩”字,全然无意于搬出那些高大上的技术动词刻意美化、拔高自己的爱好。

而也许,一个成年人可以不为名利地坚持做一件事,纯粹地投入地去玩,为了玩而玩,这本身已经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了。

在蛋壳上追求极致,

线条像发丝一样细

相比其他种类的雕刻,蛋雕属于一门十分小众也更现代的技艺。由于不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基本不可能在蛋壳这样脆弱的表面上施展技艺,因此在纯靠手工的古代,蛋雕几乎无人问津。

“为什么会玩蛋雕呢?”周滨半开玩笑说,“其实也是被穷逼出来的。”

父母都是贵州大三线的军工企业职工,作为一个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他小时候买不起宣纸作画。而蛋壳属于厨余垃圾,他就开始在蛋壳上画微画。但还不过瘾,还想突破。

看到杂志上介绍可以用醋腐蚀蛋壳,因为蛋壳的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用酸性物质去腐蚀,再将腐蚀的部分作出一些图案,但他试了很长时间不成功。刀片也无法完成大部分的雕刻操作,尤其是镂空的雕刻更不可能用刀片完成。因为蛋壳太脆了,轻轻一碰就破了。

大学期间,周滨是学校里摄影协会和国画协会的骨干,但却没有再拾起过蛋雕。直到毕业来上海工作以后,他无意中得知原来可以用微型的小电钻尝试雕刻。试了以后果然成功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周滨和太太周航卫在展览现场介绍作品

蛋雕一般选用鹅蛋,因为大小适中。即使一个基础的蛋雕作品,通常也要经过一二十道程序才能完工。

周滨介绍:先得在蛋顶上开个洞,用针管打气进去,通过里面的压力把蛋清和蛋黄经由开孔挤压出来。反复清洗蛋壳,如果不是镂空刻的话还要做消毒,因为蛋壳里面那层膜很容易变质发霉。清洗完毕后再放上几个月,等里面完全干透才能可以开工。一般先用铅笔画草稿,再用电钻开孔慢慢做。

“蛋壳里面有一层膜,”他强调,“刻的时候不能把它去掉,因为膜和壁之间稍微有那么一点强度,不然一碰就碎了。”

虽然蛋壳很脆,但他始终追求极致。一个人无论爱上玩什么,技艺精进的尽头就是达到极致。“我想,能不能把线条做得很细?像发丝那么细还不断?”

以此次展出的“方寸乾坤”为例,一只蛋壳上被精雕细刻了足足600孔。像这样的孔,一天最多只能刻20个。刻满600个,就要花去整整一个月。

“这一件作品都可以进博物馆了,因为那个是在椭圆形的双曲面的形状上,以此为载体来刻规则的图案。”周滨说,

“它其实更讲究耐心,刻规则你要很细致,要做得很到位,然后又是在这么脆的蛋壳表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点的瑕疵,没有一点断裂的地方。确实让人得意,它是很完美的一件作品。”

无师自通,一切全靠自己琢磨

但有时候,蛋雕也会让他兴叹人生的虚无。

辛苦忙碌了多时,在作品接近完成时因为电钻用力过头或者刀片处理细节时稍不留神,就会导致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有一次,他用一整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只400孔的蛋雕。把它放在阳台上,拿出照相机留影纪念。才摁下一次快门,一阵风过,将蛋壳吹落在地。只听到“啪嗒”一声,一个月的努力毁于一旦。

但缺憾也是一种美,他把雕刻过程中破碎的蛋壳也进行再创造,做成了别具特色的作品。

中间的作品即为碎裂蛋壳的再改造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手艺生疏,蛋壳的报废率极高,成功的比例仅为1/10。

“你可能为了一个图形多次尝试,比如一片树叶我就起码刻了五六个蛋壳。刻着刻着,它就不同程度地坏了。但是又不死心,就是一定要把自己想象的图案弄出来。”

此外,蛋壳本身质量也有优劣。有些蛋壳局部地方很薄,但是肉眼无法辨别。“你不知道它那儿很薄,刀一上去,‘啪’一下就崩掉了,整个就废了,有时候也是碰运气。”

因为上海超市里买的鹅蛋个头都较小,他到处托人到农村去收鹅蛋。还要保证蛋的营养足够,这样蛋壳的壁才能稍微厚一点,均匀一点。

他的太太和女儿经常吃鹅蛋吃到要吐。因为每来一批蛋都需要一次性全部处理掉,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就天天吃。鹅蛋个头又大,吃一个顶半天。

周滨做各类雕刻都属于无师自通,自己琢磨,慢慢琢磨出来一套做法。“因为你有问题总想去解决,总想着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脑子里每天都有这些问题,包括蛋壳里边的膜怎么去掉,也想了很久。”

一开始想当然是光靠手抠,或者用刀片抠,这种做法一是太不安全,很容易损坏蛋壳;其次是浪费时间,光抠这层膜往往就要花去好几天。

后来被他琢磨出来了:

“因为那层膜其实是有机物,有机物怎样化解?就是用管道清洁剂,它可以溶解毛发,毛发就是有机物。那同为有机物的膜呢?”

就想着试一试,一试还真行。“但需要用很高温度的水调配,然后灌到蛋壳里面。蛋壳本身是碳酸钙,对它是不起反应的,但可以把里边这层膜给溶解掉,这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了。”

排解压力的最好方式

这次展出的蛋雕里还有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在这件名为《安亭印象》的作品中,他将安亭镇几个标志性的建筑物都刻在了小小的蛋壳之上,其中就包括他当年亲自选定设计方案的汽车城雕塑“轮胎”。

中间作品即为《安亭印象》

1992年大学毕业后,周滨就来到上海工作。他扎根于嘉定安亭,一呆就是31年。本世纪初,位于安亭的上海国际汽车城筹建的时候,他负责前期和规划,因此方案的选择审定第一关就要通过他。

眼前的作品将他的记忆拉回了二十多年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半个轮胎的造型,其实之前定的设计方案完全不是这样的。”出于种种原因,原先选定的方案在现实层面而言很难落实。于是,他从一叠备选方案中一眼挑中了“轮胎”方案,想方设法说服了领导。

2001年安亭汽车城启动建设,当年有一个大型的活动就定在汽车城进行。活动举办前,必须将所有设施建设到位。“我们总经理就对我说:‘你立个军令状,从头到尾负责到底。’”

他就立了军令状开始干,“后来各路都配合得很好,按期完成了,一点没耽误。”

汽车城标志性的半个轮胎雕塑

作为一名高管,周滨工作忙碌,肩上背负的压力也很大。对于他而言,雕刻就是排解压力的最好方式。“每天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一想到晚上可能有点时间玩,心情就很好。下班回家吃完晚饭,干完自己那份家务,静下心来玩个一两小时,确实很享受。”

太太周航卫很支持他的爱好,作为一名外企总经理,她自己的工作也很繁忙,但她还是逐渐免除了先生的家务,宁可自己多承担一些。慢慢的,她甚至成为了他在雕刻上的得力帮手。

两人是大学同学,对于周滨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雕刻这项爱好,她并不感到意外。她回忆,先生在大学时就很喜欢钻研,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就会完完全全投入其中。

用时间和耐心对抗浮躁

对于周滨而言,雕刻不仅是爱好,也是一种对心性的修炼。

“我们身处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中,大部分人都因此变得浮躁,你怎么样才能够沉下心来?”雕刻好像成为了某种和这个快餐化的、碎片化的浮躁时代抗争的武器。当所有人都在追求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事情的时候,他却愿意花长时间做好一件事。

“要玩就玩那种必须以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代价,慢慢琢磨、精雕细刻出来的东西,并把它们玩到极致,像蛋雕真的是培养了自己的耐心。”

他总结雕刻,尤其是蛋雕,其实玩的是三个“心”:耐心、细心和决心。

“一件作品要花上一两个月,这个过程很多人无法耐下性子,但对我而言却是种享受。因为你每天都有一个期待,很想知道做完之后它会呈现出一个什么效果。”比如,

“雕刻蛋壳的时候,里面的膜总是会被刻得乱七八糟的,但又不能给它弄掉。然后你就想象把它清理干净之后,它会变成什么样,每天都有这种期待。同时你又逼着自己不能着急,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最后的结果就是失败。”

在反复和自己较劲中,他不断磨练自己,耐心也变得越来越好。

周滨部分作品,最大的为鸵鸟蛋雕刻

如今,人人都说他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但他还想再有所提高。他正在尝试不同的手法,包括把漆艺技法、中国画技法、书法技法,以及等篆刻练得更纯熟一些后再把篆刻技法全部融合进蛋雕。

“通过各种不同的工艺来不断提高,这是没有止境的。我现在刻的线条和头发丝一样细,是不是再去调整一下,它可能还会更细?”他觉得,只要尝试,就都有可能。

但随着年龄往上走,衰老带来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

“我的老花眼现在已经很严重了,要离得很近才看得见。有的地方就是完全凭感觉了,因为已经看不清楚了。凭感觉下这么一刀,会比较容易出错。”他想,自己也许该去配副老花眼镜了。

而由于长时间保持埋头苦干的姿势,颈椎成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但是因为自己喜欢,身体上的不适就不怎样妨碍到他。

周航卫会提醒他注意劳逸结合,但她更希望周滨可以有更多时间享受雕刻的乐趣。

“他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能长久地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欢乐,我觉得很重要。”

后记

一个人凭纯粹的兴趣能玩上三十多年吗?周滨觉得不太可能。玩一样东西总是玩着玩着要么厌倦了,要么就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生理上的需要。

“我有时会焦虑,如果几天不动手,就会产生焦虑,觉得这几天好像有点浪费了,因为没有干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他想过,自己有点受控于一种爱好和习惯了,这究竟是不是好事呢?

“应该还是好事吧。”他后来琢磨出来,“因为这种习惯会不断督促自己,否则我这么多年怎么能够坚持下来?”

周航卫说,周滨在家里总和自己念叨的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取得一种平衡,也赋予人生以意义。

早些年,周滨这样的爱好会被当成是玩物丧志,但如今人们的观念不同了。一个人在万事速朽的时代里还能有一项长期的爱好,且把爱好变成近乎专业的技能,那就是值得让自己骄傲,别人羡慕的。

标签: